国学院新

教育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国学院优质课程培育系列公开课总结研讨会圆满召开
日期: 2025-07-23      信息来源:      点击数:

2025613日下午14:30,国学院优质课程培育系列公开课总结研讨会在医工楼605-1顺利举行。本次会议聚焦公开课评议与优质课程建设,为学院教学质量提升与学科发展指明方向。

 

深度评议公开课,共探教学良方

 

本次会议的核心环节是对邬志伟老师与谢文惠老师精心呈现的公开课进行全方位评议。

在评议邬志伟老师以《文学导论(集部)》为主题的公开课时,邬志伟老师率先进行自我总结。她以屈原《离骚》《九歌》为核心,深入解读香草美人象征体系,其教学设计独具匠心,特别针对药学专业学生,致力于文学经典与药学知识的有机交融。课堂以开放式提问文学是什么?最打动你的一句诗词是什么?导入,成功点燃学生思考热情。刘院长高度肯定此方法能有效引发学生共鸣。谢文惠老师特别赞赏邬老师课堂互动热烈自然,每次提问皆能有效启发思考、巧妙铺垫后续内容,并对学生回答给予即时、真诚的肯定与鼓励。其课堂结构如行云流水,知识点环环相扣、主线清晰。孔祥华、陈玉老师均赞扬其深厚的专业功底、出色的板书及将中医药知识无缝融入教学的卓越能力。曾旭彤老师则指出其课堂起承转合连贯自然,导入方式极具启发性,并坦言跨专业融合(如面向非中医背景学生)是值得共同探索的教学难点。刘鹏副院长建议通过布置书单、组织读书分享会等方式深化学生阅读体验,鼓励教师持续更新知识储备,广泛阅读专业书籍。同时推荐朱自清《经典常谈》等书目,强调国学需连接当下生活,方能彰显传统文化生命力。

在评议谢文惠老师以《文学导论:诗赋与文章》为主题的公开课时,谢文惠老师进行自我总结。她聚焦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系统讲授古典诗歌体式与特质,深度解析诗歌内蕴,引领学生沉浸于古典文学之美。课堂充分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邬志伟老师特别欣赏谢老师运用视频导入的创意以及工整清晰的板书,并以乐府诗《行行重行行》中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为例,精辟阐释中国文化含蓄深沉的爱的表达,巧妙关联日常问候语你吃饭了吗所承载的文化品格。孔祥华老师称赞谢老师能掌控全场,专业性强,教学兼顾深度与广度,且教态儒雅。曾旭彤老师肯定其纵向提纲挈领、横向延伸丰富的结构,尤其是古代文体与西方文论比较的视角以及运用思维导图清晰梳理集部脉络的做法。陈玉老师赞扬其课程导入用心,进步显著,并指出人文性、思政性与工科专业的结合点在于找到生活化的切入口(如粤语文化的融入)。


规划课程建设,明晰发展方向


在深入研讨公开课的基础上,会议重点谋划了国学院优质课程的未来发展路径。刘鹏副院长表示,从多个方面为优质课程建设指明方向。一是以赛促教,刘院长强调,积极组织参与各级讲课比赛,提升教师教学竞技能力与展示水平。二是项目驱动,大力支持教师申报科研项目、教改项目,学院将邀请专家进行专项指导,助力项目申报质量提升。三是数字赋能,重点部署数字课程与线上课程建设,刘院长鼓励学院教师启动录课工作(微课堂、线上课程),为后续平台上线做准备。四是深耕研究生教育,将于暑期开设面向专业硕士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课程。邬志伟老师补充,教研室后续将邀请专家指导建设工作,重点涵盖教改项目申报、一流课程申请等关键领域。

 


总结展望未来,凝聚发展力量

 

刘院长在总结中指出,本次公开课展现了学院教师扎实的专业功底、创新的教学理念和积极的探索精神,特别是跨学科融合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学院将坚定不移地推进课程内涵建设,加大教学改革支持力度,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造更多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优质课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核心动能。

本次研讨会既是对阶段性教学成果的深度检阅,更是吹响了未来课程创新建设的号角。国学院全体教师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凝心聚力,精耕细作,共同书写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崭新篇章。

 

撰稿:谢文惠

摄影:曾旭彤

审核:刘  

 

版权所有©广州中医药大学

Copyright ©2025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ll Rights Reserved